广 东 省 文 化 名 家 名 企 交 流 协 会

接续奋斗,推动文旅深度融合

发表时间:2022-08-23 15:38

党的十八大以来,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总量不断增加,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日益丰富,制度体系日趋完善,文化队伍不断壮大,服务保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,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。全区旅游业坚持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践行五大发展理念,确立“特色、高端、精品”发展路径,瞄准“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”建设目标,凝神聚气、攻坚克难,保持了高质量发展势头,取得了瞩目成绩。

2019年6月14日,习近平总书记向“2019·中国西藏发展论坛”致贺信时指出,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,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边疆民族地区,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、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、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。2021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,专程到拉萨八廓街了解旅游文创产业发展、藏文化传承保护等。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心和重视,为推动西藏文化和旅游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10年来,西藏自治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公共文化、非遗保护传承、人才队伍建设等系列制度和文化政策,不断壮大人才队伍。全区10支专业文艺团队得到全面加强,76个县(区)艺术团、395个乡镇文艺演出队、153支民间藏戏队、5492个行政村(居)文艺演出队相继组建,近10万文艺大军活跃在农区牧场。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、乡镇综合文化站有专职人员3000余人,招募文化志愿者近2000人。落实“三区”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经费1.2亿元,选派文化骨干2000余人赴基层,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3000余人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重心下移、阵地前移,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传递价值理念、以文化人的功能和作用,面向基层、面向群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。同时,全区不断健全文化设施网络,基本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主阵地、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自治区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。

在西藏,群众文化丰富多彩,形成了拉萨雪顿节、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性、常态化品牌文化活动90多个。示范建设持续推进,林芝、山南等市分批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;那曲班戈县“乡音乡情—牧区流动文化服务机制”、阿里噶尔县“县(区)艺术团建设机制”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内容。此外,命名2个2021—2023年度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和24个2021—2023年度“西藏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央持续大力支持西藏文化建设,先后派出200多名援藏干部和文化专家进藏开展工作,特别是2018年以来连续派出3批37名“订单式”文化专家进藏,帮助西藏打造精品剧目、提升公共文化建设水平,文化援藏模式取得重大创新。

通过“订单式”、组织化签约、征集等多种模式,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、西藏和平解放史等,西藏自治区文化工作者通过歌舞、藏戏、话剧等形式抒发出新时代西藏的最强音。推出主题歌舞晚会《祖国·扎西德勒》《西藏儿女心向党》,得到习近平总书记、中央代表团领导的高度赞扬;推出了以时代楷模卓嘎、央宗姐妹爱国守边为主题的歌舞剧《天边格桑花》、藏戏《最美格桑花》、话剧《坚守》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、社会影响广泛的优秀作品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全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,运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进行了大规模、全系统的普查、收集、整理、研究和出版工作。全区有3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;有国家级非遗106项、代表性传承人96名,自治区级非遗460项、代表性传承人522名,2034项、1050人列入市县级名录;认定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家、自治区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2家,现有159个非遗传习基地,建成10个非遗保护利用设施;命名了8个非遗特色县乡村、19个非遗旅游景区(点),29所学校为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。此外,全区设有非遗就业工坊121家,直接带动就业2271户3053人月增收3200余元;“布达拉宫文创体验馆”“西藏博物馆文创体验店”等建成开放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“活”起来,文旅融合不断深入。

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深度融合、相互促进。全区文化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12.7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8.87亿元,各类文化企业达7000余家,相关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,全区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(园区)有344家。西藏自治区以“文化西藏”品牌为龙头,以“文创西藏”“感悟西藏·爱我中华”“中国西藏·扎西德勒”等品牌为载体,逐渐形成文化品牌矩阵。

与此同时,旅游经济持续迈上新台阶。2015年至2018年,全区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速均在20%以上。2018年,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冬季旅游复合优惠举措,继青藏铁路运营后迎来新的集聚增长极,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369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490亿元,提前2年超额完成“十三五”规划目标。2012年至2021年,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836.81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3345.44亿元,旅游先导产业地位进一步确立,全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,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越来越强。

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优势产业实现协同新发展,促动更多高原特色产品通过旅游市场走向区外。通讯、物流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旅游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。同时,大力推进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国家级重点旅游产品的打造,如:巴松错、扎什伦布寺获批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鲁朗小镇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玉麦纳入国家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环线,拉萨市城关区、林芝鲁朗景区管委会入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。

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,全区还不断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,推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、叫响全国的品牌项目,如雪顿节、雅砻文化节、林芝桃花节等,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、辐射全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。藏博会、各地市旅游文化节日益深入人心,“旅游+”“文化+”“互联网+”交织融合,为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搭建了宽广平台。

2022年8月23日《中国文化报》

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

接续奋斗,推动文旅深度融合

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


责编:陈晓悦







分享到:
广东省文化名家名企交流协会
关于我们 | 线上学习 | 网站地图 | 广告传播 | 联系我们 | 本网声明 | 版权声明

联系电话:020-83224011    13922432988             联系邮箱:2021742029@qq.com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联系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             邮编:510030关于我们 | 网上读报 | 网站地图 | 广告刊例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 | 本网声明 | 版权声明
分享网站